生死苦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生死苦海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生死苦海

成语发音:shēng sǐ kǔ hǎi

成语解释: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成语出处:唐·慧能《坛经·行由品》:“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宗教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苦海指什么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教主要讲解脱生死轮回,众生由于烦恼障,故而在六道中轮回,受种种苦,所以我们将在六道中轮回,称之为苦海。

佛教讲因为众生的烦恼障,也就是人我执,导致众生生死轮回,所以只有破了人我执,也就是烦恼障,这样才能解脱生死轮回。

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就能断除烦恼障,从而有能力解脱生死轮回。如果他们不想再在六道中轮回,他们可以入无余涅槃解脱生死轮回,这就是渡过苦海,到达彼岸。

怎么看待生离死别?

生离死别,要正确的引导自己出于积极的心态上,这才是科学的生活心看待。

天灾人祸,都是外因导致的,这个需要你找到新的寄托,相信生活不易,生离死别是不得不面对的,可以发泄出来。这一般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以需要一个时间适应。

非天灾人祸,那就是正常死亡,那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本质规律,正常面对,每个人都不可能逃过去的,所以这就不用太过于执着,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就行。

豁达的心态对于面对生离死别有帮助,有一个好心情这对于生活有帮助。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久经长劫,轮回生死。于是动我释迦世尊同体悲心,特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门,俾上中下根,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其成就大机,顿证法身,俯提劣机,速出生死,一代时教,皆莫能及。

以故西天东土之出格高人,莫不以此自行化他,由其为入道之妙门,成佛之捷径故也。二林居士,取佛菩萨立法度生之因缘,与历代古德僧尼王臣士女,下及物类,念佛往生之事迹,兼录其宏扬净土之切要言句,以成一帙,名为净土圣贤录。莲归居士,又为续录,皆所以为迷背家乡者作指南,为不识自己者作宝鉴也。

但以卷帙浩繁,不利初机。对凫(fú)居士欲令初机易生信向,于彼正续录中,略录事迹显著者,二百余条,附之以赞,名曰生西金鉴。冀阅者鉴古而怀景仰,咏叹而悉兴起焉,其意固甚深且远也。昔子房欲破楚军,遍令军中同唱楚歌,楚军闻之,皆动归思。

况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加以邪说纵横,魔侣炽盛,邪正莫辨,无所适从之时。一闻极乐世界之劫外风光,本有庄严,能不同赋归欤,以期乐我天真乎哉。倘阅者洞鉴夫娑婆极乐之利害,而反复咏叹之,吾知其求生西方之心,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矣。

【如诚法师译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不念佛不能出离。而芸芸众生,迷惑真性,追逐妄尘,背离觉性,合于尘境。经长久劫,轮回生死。于是触动我释迦世尊的同体大悲心,特别开启一个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使得上中下根,无论圣者凡夫,同在现生,往生西方。这个法门,成就大根机众生,顿时证得法身,向下提携劣机众生,快速出离生死,一代时教,都比不上这个法门的殊胜。

所以西天东土杰出的高僧大德,没有不是以这个法门来自行化他,因为这个法门,是入道的妙门,成佛的捷径的缘故。彭二林居士,摘取佛菩萨,建立法门,度化众生的因缘,与历代古德、僧尼、王臣、士女,以及动物之类,念佛往生的事迹,又录出他们宏扬净土真切紧要的言语句子,集成一册,名为《净土圣贤录》。

莲归居士,又加以续录,都是为了迷背家乡的人作方向指南,为不认识自己的人作明镜宝鉴啊!但因为卷册浩繁,不方便初学之人。潘对凫居士想使初学之人,容易生起信心向往,在彭二林的正录,莲归居士的续录中,大略摘录出事迹明显昭著的,二百多条,附加上赞文,名为《生西金鉴》。

希望阅读的人,鉴照古人而心怀景仰,赞叹歌颂而全都感动奋起,这个用意是非常深远的啊!秦末,张子房想要攻破楚军,命令全军将士同唱楚歌,楚军听到之后,全都触动了归乡之思。何况在这天灾人祸,相继而来,国运危急,民不聊生,加上邪说流行,魔友炽盛,邪正不辨,无所适从的时候。

一听到极乐世界的劫外风光,本有庄严,能不同归极乐家乡,以期望乐我天真佛性吗?倘若读者洞察鉴照到娑婆与极乐的利益与灾害,而反复吟咏赞叹,我知道他求生西方之心,如同决堤的江河,汹涌盛大而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抵御了啊!

生西金鉴序(后改作净土清钟)

含有“生、死”字的成语及解释

1 【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2 【不生不死】: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3 【生来死去】: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形容众生在生死世界循环不已。

4 【置诸度外】:置:放;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5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7 【存亡有分】:存:生存;亡:死亡;分:定分。人的生死、物的存亡各有定分。

8 【六趣轮回】:佛教语。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同“六道轮回”。

9 【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10 【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11 【情同羊左】: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12 【不死不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13 【同患难,共生死】:一同经历磨难,一同生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14 【予夺生杀】:《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15 【指敌忘身】:指敌:指向敌人。同敌人作战,忘记了自己的生死。形容勇猛杀敌,舍生忘死。

16 【同生死,共存亡】: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17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18 【口含天宪】: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19 【生死苦海】: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20 【生肉枯骨】:犹生死肉骨。使枯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21 【死生有命】: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

22 【六道轮回】: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牲畜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23 【刎颈至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4 【舍死忘生】: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25 【生寄死归】: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26 【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同“生死肉骨”。

27 【口衔天宪】: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宪”。

28 【七生七死】: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同“七死七生”。

29 【生死予夺】: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30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31 【生死轮回】:佛教以为世俗众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环不已,犹如车轮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种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论。

32 【同生死,共患难】:一同生死,一同经历磨难。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33 【斩头沥血】: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

34 【生死长夜】:佛教语。指漫长昏昧的生死轮回。

35 【九死一生】: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36 【刎颈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37 【杀生之柄】:柄:权力。掌管生死大权。

38 【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39 【一死一生】: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40 【图国忘死】:图国:谋求报国。谋求国家利益而忘记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贞报国。

41 【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42 【生死不易】: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同“生死不渝”。

43 【重气轻身】: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44 【大节不夺】: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45 【人天永隔】:人天:人间、天上,指生死。生者还在人间,死者已归天,从此永久分离再不能相见。哀悼死者之辞。

46 【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47 【杀生之权】:掌管生死大权。

48 【堪托死生】:堪:能够,可以。能够将生死大事相托付。比喻完全可以依赖和依靠。

49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旧时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50 【生关死劫】:生的关头,死的劫数。泛指生死命运。

51 【誓以皦日】:指誓同生死,亲爱终生。

52 【孙庞斗智】: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53 【羊左之交】:羊左:羊角哀与左伯桃,春秋时期燕国人。像羊角哀与左伯桃那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交的朋友。

54 【普度群生】: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55 【七死七生】: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

56 【生杀与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同“生杀予夺”。

57 【杀生与夺】:杀:处死;生:让人活;予:给予;夺:剥夺。指生死赏罚的大权。

58 【不顾死活】:顾:顾念,考虑。连生死也不考虑了。形容拼命蛮干,不顾一切。

为什么苦海无涯?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佛家劝人改过向善的常用语。佛教以「此岸」形容生死的世界,以「彼岸」比喻超越生死的涅盘境界。

苦海,喻众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备受种种的痛苦,好像沉溺于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一样。苦无际限,譬之以海也。法华经寿量品曰:‘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出于苦海。’心地观经二曰:‘常于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师济群生。’千手陀罗尼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超苦海。’止观四上曰:‘苦海悠深,船筏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