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得道多助

成语发音:dé dào duō zhù

成语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成语例句:我则得道多助,彼则众叛亲离。★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二章

得道多助的意思是什么

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褒义

出 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得道多助,读音:[ dé dào duō zhù ]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近义词:人心向背  

反义词:失道寡助

造句:

1、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4、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得道多助。

5、道,是推动万物成长总力量,得道多助事业成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读音: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出处:战国时期·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扩展资料

《孟子·公孙丑下》创作背景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