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以意逆志

成语发音:yǐ yì nì zhì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以己度人 查看更多以意逆志的近义词>>

成语例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



“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

读音:yǐ yì nì zhì

释义: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 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造句:提倡“以意逆志”和“望文生义”的阅读方法正是对传统阅读方法的矫治,从学生实际来看,它也是可行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以己度人

读音:yǐ jǐ duó rén

释义:意思是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译文:然而圣人为什么不易被人蒙骗呢?答:圣人能以自己推断他人,能从自己的心理揣摩出他人的心理,能从自己的感情感中受到别人的情感,能从已知的一类事物推知其他类的事物,自古到今都这是样的。

造句:判断事情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己度人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意思 原文内容及翻译

1、“以意逆志”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yì nì zhì,意思是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出自《孟子·万章上》。

2、原文:《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译文:《孟子·万章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以意逆志什么意思?

词目

以意逆志

发音

yǐ yì nì zhì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引用

《隋唐演义》第31回 薛冶儿舞剑分欢 众夫人题诗邀宠 ...里,难道独赞江妃子的诗意念朕,众妃子独不念朕耶!看诗者,只好以意逆志 耳!”周夫人道:“亏得娘娘明敏,道破了作者诗意,像妾们... 《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 《法言义疏》十一 五百卷第八 ...,子云追感前事,私愤窃叹之辞。与前章论月之日同为有为而发,以意逆志 ,犹可得之者也。注“以谕有君而无臣”。按:此公羊传僖公... 《醒世姻缘传》凡例 ...八、本传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但亟明其句读,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大凡稗官野史之书,... 《全后汉文》卷六十二 ...切,而意已独至。其言曰:「说《词》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 《文忠集》附录四·记神清洞 ...无日也。经虽遭焚被禁、解谬语讹而不得,谓人心中有一时无经也。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尧、舜与人同耳,虽圣远言湮,而果有得于同天... 《梼杌萃编》第二十一回 ...真要心细意诚,既不可背了古方,又不可泥于古方,不能不问那病情以意逆志 ,也不能惑于众论遂设成心,到了这家看病总得一心一意的在...

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

成语 以意逆志

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

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咸丘蒙不从全诗的整体含义出发,而断章取义地提出:“《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他认为舜既然已经做了皇帝,而他父亲瞽瞍又不是他的臣民,岂不是和《诗经》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矛盾了吗?孟子批评他说:“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北山》是写诗人对劳逸不均的不满情绪的,如果像咸丘蒙那样,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那么,《诗经·云汉》中的“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岂不是要理解为“周无遗民”了吗?为此,孟子告诉他:“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对“意”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意”是指读诗人的意,如汉代赵岐注《孟子》中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他们都强调读诗人必须全面地领会诗篇之含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方可得作者之志。另一种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中说:“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其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吴淇的解释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是比较科学的。按他这样理解,则“以意逆志”确是一个客观地分析诗歌的好方法。不过,孟子的本意可能还是以己意去逆诗人之志。这可以从他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看出来。在《梁惠王》《公孙丑》等篇中他对《诗经》中《公刘》、《绵》、《灵台》、《鸱鸮》、《閟宫》等篇的解释中,都明显地表现了以己意去求诗人之志的特点。实际上,读者对诗的理解总是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不可能完全和作者一致。己意如果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就像孟子对《北山》的理解一样,那就可以和诗篇客观的意一致。己意如果建立在偏见和主观猜测的基础上,那就会歪曲诗的本意,就像孟子对《公刘》等篇的解释一样。因此,要正确理解“以意逆志”中“意”的含义,应当把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理解中的科学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