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是什么

黄耆是豆科、黄耆属的植物,还叫做膜荚黄芪、黄芪等,可以入药使用。黄耆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叶子形状多样,花萼钟状,花冠颜色为黄色或淡黄色,荚果为半椭圆形,里面有种子3-8颗。黄耆适合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一、科属别称

黄耆是豆科、黄耆属的植物,日常中,还叫做膜荚黄芪、黄芪等,可以入药使用,具有较多功效。

二、形态特征

黄耆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型较高,高度大约50-100厘米左右。它的根部很肥厚,质地为木质的,具有较多分枝。茎部很直立,上部多分枝,具有很多细棱,上面覆盖有白色的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子形状多样,有卵形、披针形、线状披针形等,总状花序比较密集,有10-20朵花朵,花萼钟状,花冠颜色为黄色或淡黄色。荚果为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里面有种子3-8颗。

三、生长环境

黄耆适合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非常喜日照,适合生长在凉爽的气候中,能耐干旱,同时也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一般情况下,生长在山坡、草地、灌木丛下面。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我国各地多有栽培,主要是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四、繁殖方法

它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种,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一般是春播为主,时间选在4月末至5月初。选好合适的种子,将种子浸水催芽,然后进行播种。

黄耆是什么

黄芪在水产养殖中有什么作用?

黄芪在水产养殖中没有作用。

黄芪,一般指黄耆。

黄耆,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至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至27片小叶,长5至10厘米。总状花序稍密,有10至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至8颗。花期6至8月,果期7至9月。

黄耆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耆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药理研究发现,黄耆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等。由于黄耆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但黄耆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黄耆属什么

黄耆属(学名:Astragalus Linn.),别称紫云英属,是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植物。分布于北半球、南美洲及非洲,稀见于北美洲和大洋洲。[1]

文学

黄耆属

拉丁学名

Astragalus Linn.

别称

紫云英属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什么是黄芪什么是北芪又有什么区别?

一、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所谓北芪指的是在北方生长的黄芪,它是黄芪众多品种当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二者是包含关系。

二、由于黄芪种类多,其功能范围也较广,而实际上北芪的功效已包含在黄芪中,两者皆主治虚症,具体区别如下:

黄芪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北芪

1、治疗气虚表卫不固所致自汗,气虚外感诸症。临床上用黄芪、防风、白术制成玉屏风散,用于治疗表虚自汗且易感风寒者。

原理:肺合皮毛主表。虚则腠理不密,难摄津液。黄芪入肺,补气虚,表盛所以固摄鬼门,且能御邪之于外也。

2、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常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与升麻柴胡人参等配伍治疗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原理:脾主湿,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于肺,所以湿困中焦,湿性趋下,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所以食少纳呆,难思饮食。本药入手足太阴,所以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气盛则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

3、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本品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为佳。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黄芪泡水每次使用的黄芪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两三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

黄芪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改善记忆力退减以及头晕乏力等等情况,但是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那么不仅不能够改善头晕眼花的情况,反而会导致病情价值,也就是头晕更加严重,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考资料:/#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北芪">百度百科-北芪 /#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黄芪">百度百科-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