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作者是谁

黄庭坚。这两句话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作者是谁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字鲁直,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

以为他是千里之才。宋皇祐三年(1051年),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皇祐四年(1052年),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

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什么意思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的意思是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

《杂诗七首其一》原文如下: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首诗的意思是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都消磨疏了。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权势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黄庭坚妙诗: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上面这首杂诗咋一看给人一种桀骜不羁之感,特别是后两句。

前两句平白直叙,“蘧庐”“鬓疏”都很清楚地描写诗人当时为事消磨,抑郁消沉的人生状态和境遇,非常好理解。

整首诗最妙在于后两句,最后两句大概的意思是: 人世间有几个人能真正得到富贵呢?毕竟富贵是虚幻的,如过眼云烟,如在梦中。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而非是真我。 这两句诗读来古怪难懂,却隐隐能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而且很有趣味。因为里面引用了我们平时并不熟知的典故。

诗中的“鹿”与后面的“梦“结合一起,出自“焦鹿梦”,典出《列子·周穆王》: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藏诸隍中,覆其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

”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

遂松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

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

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简单用白话文解释一下就是:郑国有个砍柴人偶然打死了一头鹿,怕别人知道,就把鹿藏在没水的沟壑里,用蕉叶盖着。却忘记了自己藏在了什么地方,一路自言自语,以为自己做梦打死了鹿。

一个路人听到了砍柴人的话,真的在蕉叶下发现了鹿,回家和妻子说:“事实和砍柴人的梦一样啊!” 妻子说:“是你做在梦里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吧?真有砍柴人存在吗?现在得到了鹿,只是你的美梦成真了吧。” 路人说:“反正鹿在我手里,管它是别人的梦还是我的梦呢!” 后来砍柴人不甘心,夜里梦到了藏鹿的地点,又梦到了鹿被人盗走。第二天,按照梦的指使果然找到了那个路人,二人争夺鹿,告到了官员处,官员说:“砍柴人啊,你开始真的到了鹿,却说是梦。

后来又在梦中看到路人拿了鹿,妄然说这是真相。那路人真的拿了你的鹿,却与你争鹿。可他的妻子却说他只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鹿实际不归任何人所有。

既然现今真的有一头鹿,那么你们平分了算啦!” 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又问国相,国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辨不了,只有黄帝和孔子能做到,现在这二人不在了,就姑且听官员的论断吧。” 鹿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财富突降砍柴人,难以置信像在梦中,而且路人、妻子、官员、郑国国君、国相的处理方式也是在梦中,“一只鹿引发的全民做白日梦”。好魔幻的故事,非常有趣,也难怪春秋战国时期总是给人一种神话之感,那时的人也真是敢敢写,放在现在也是魔化现实主义。估计人们会觉得荒诞,但在那个远古年底,好像还非常契合。

至于后一句的“梦为鱼”,据有人考据有可能典出《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做梦自己是鸟,就会在天空中飞;如果梦见自己是鱼,就会在水里游。 联想一下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可见鱼和鸟在诸子百家时期是常用的文学意象,还有一点就是古人貌似都很喜欢“做梦”,凡事都托付于梦里。 宋人填词写诗必用典,不得不感慨宋人的学识文化,短短两句诗,背后却蕴含如此丰富有趣的典籍故事,引用而不抄用,而是融入自己的思想再创作,再次成为经典。或许这就是大家的伟大之处,也再次把人拉回到那个诗书万卷,文化高度繁荣的宋朝。

毕竟几人真得鹿 不知终日梦为鱼翻译是什么?

意思是,世上有几个人得到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出处:这两句话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传说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用蕉叶掩藏了,结果犯糊涂了,就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做梦打死一只鹿藏在蕉叶下?“有人听了,就跑过去捡了这只鹿,回家跟老婆说:”樵夫的梦是真的呢!”老婆说:”只怕是你做梦吧?樵夫在你梦里告诉你的他的梦?“这人就糊涂了:”管他谁的梦!鹿反正我得了!“后来樵夫又梦到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当官的也搞不清,就让他俩分了鹿。

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扩展资料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人会做出各种表现,取决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后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