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

陈汤。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战狼2》中的这句台词最早源自2000年前,西汉陈汤远征中亚,斩杀郅支单于,霸气宣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和唐朝在中国历史上以“强汉盛唐”并称,汉朝相对于唐朝,自汉武帝即位后,其外交政策趋于强硬,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东北)人。 西汉时期将领。

陈汤学识渊博,通达事理,起家太官献食丞,交好富平侯张勃。汉元帝时,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时匈奴郅支单于役属康居,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建昭三年(前36年),乃以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诛郅支单于。赐爵关内侯,迁射声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矫制发师,盗所收康居财物,以此免官。又因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实,削爵为士伍。后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皆为所决。鸿嘉二年(前19年)成帝诏罢昌陵,遂以妄言复徙民实陵,为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劾奏,又以贪赃事发,以此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后归长安,卒于成帝、哀帝之间。 后追赠破胡侯。王莽掌权后,追赠谥号为壮。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班固的《后汉书》中的陈汤列传,原句是这样的:“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陈汤在给汉元帝上书说明关于矫诏讨伐北匈奴郅支单于时说的,大致的意思是:应该把在这次战争中砍下的敌人首级悬挂在蛮夷的居住地,让这些人知道,凡是胆敢冒犯我大汉王朝的任何组织或者是个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们也一定要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