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近忧的上一句是什么

必有近忧的上一句是什么

必有近忧”的上一句:人无远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意思: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出处:

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赏析:

孔子是在强调未来规划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了追求,有了规划,他就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不仅保证了他能完成这个目标,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完善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行事顺利。

而如果没有长远的追求,对自己没有要求,行事散漫,干什么事都不能认真负责,那从现在开始他就要面对别人的责难与刁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寓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说这句话的真义是在治国上。《周易·系辞》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朱熹也引《皇疏》注曰: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从政的君子,要目光远大,不能短视近视,只看到眼前的事,要防患于未然,决胜于千里之外。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基本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别的不说,单就可持续发展来讲,就有很多值得研究与反思的问题。

生活的层面讲,凡是看得想得长远些,看得深些,总归是没有坏处的。人活着,从不思考,不为前边和未来的事谋划,断不可能。在谋划和思考的过程中,总要设想到一些困难和不如意的方面,从而筹划如何去解决。把困难和不利的因素想得充分些,使事情更顺利些美好些,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可惜人往往事到临头,或因得意或因烦闷而只顾眼前,把远虑”忘得干干净净。天下的后悔药”绝大多数都是这样造成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语义不通;做事前先有准备,就不会遭遇困难;行动前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只有做到远虑,办事才会比较顺畅,才会遇到较少困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候,曹操带着四十万大军来攻打东吴。

东吴主孙权急忙召集文武官员研究怎样抵抗敌人。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始终未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这时大将吕蒙就建议说:我们不如在濡须口修筑船坞,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水军船只泊在里面,城墙上再派兵防守。进攻退守,水陆两军配合非常方便。”

可是许多大臣却坚决反对筑坞,说道:上岸击贼,光脚下船,筑坞干什么?”

吕蒙摇了摇头,继续道:打起仗来并非一帆风顺的,战争没有一定取胜而不败的道理。一旦突然打起来,步兵骑兵白刃相接,人都来不及奔近水边,又怎么来得及上船列队对敌呢?有个船坞就可以从容布置队伍,也不至被敌人攻个措手不及了。”

孙权听了吕蒙的话,非常赞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将军的话很有远见啊。”于是立即下令派了几万人连夜开工,在极短时间内,筑成了濡须坞。

曹操大兵如期而至。派到东吴的哨兵回来报道说:遥望沿江一带,旗幡无数,不知道敌人将兵聚在何处了。”曹操放心不下,亲自带兵爬上山坡探望,只见濡须坞内战船各分队伍,旗分五色,兵器鲜明,竟然没有丝毫漏洞。

后来这一战,曹操损兵折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