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名为

“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夜雨寄北》,这是作者写给远走他乡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后一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诗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名为

《夜雨寄北》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名为?

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名为《夜雨寄北》。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文学赏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君问归期未有期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什么诗?

是他所写的《夜雨寄北》。

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诗歌赏析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名为什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处:《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扩展资料:

“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谁的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诗歌赏析

写此诗时,李商隐正处于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中,已是几度被贬;作此诗后,思念之情纠结,岂不黯然伤神。“巴山夜雨涨秋池”之句,只一“涨”字而境界全出矣。初看像是绵绵秋雨汇聚,涨满偌大的池子,细品却为思念之情猛增,溢满整个心胸。比喻极当,突显出客子的百无聊赖和对爱妻的万般思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出想象:剪烛夜谈,互诉衷肠,赋诗相赠,以表相思。夜色已深,而谈兴方浓,顿时两人都忘记了疲倦,畅叙着重逢前脉脉的思念。

设想虽惬意,终非现实。诗中“何当”,有“究竟何时才能”之意,突出想法的奢侈与对重逢之期的渺茫。只能“神交”,因为难忍寂寞,故向往“重逢”,重逢之乐却是咀嚼此夕“寂寞”,读罢令人泪倾。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谁的诗?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的诗歌,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思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