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鱼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有鱼焉的焉是语气助词,不译。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逍遥游·北冥有鱼》。《逍遥游》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有鱼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逍遥游》这篇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焉字什么意思

焉:在那里。

出自原文《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① 车辙 ②中,有鲋鱼 ③焉④。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

① 顾视:回头看。顾:回头看。

②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③鲋(fù)鱼:鲫鱼。

④焉:在那里。

古文中“焉”的用法“焉”在古文中都有些什么用法

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

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别句尾的“焉”字是兼词还是语气助词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则就是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苏轼《石钟山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即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吕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个奇鬼。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指示代词时,句尾的“焉”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 、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称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

②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三国志•吴主传》)

此句中的“彼”代处所,指称孙吴政权所管辖的地区。

3、状语是表示处所、范围、对象、原因、方式的词语或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词。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心”即为表示处所的介宾短语。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列传》)

此句中的状语“一篇之中”就是表示范围的偏正短语。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状语“于我”就是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中的“何”即为表原因的状语。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此句中的“以荆卿为计” 即为表行为方式的状语。

“焉”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兼词,同于此,于彼,如风雨兴焉.

4.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副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yān

【名】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

通“颜”(yán)。额〖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

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副】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连】

于是〖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问焉的焉字什么含义

问焉中焉为语气助词,可以理解成问吧。

焉古文用法总结如下:

1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兼词,同于此,于彼,如风雨兴焉。

4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副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逍遥游》原文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