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意思是什么

鸿门宴的意思是什么

鸿门宴”的意思是: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这篇文章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现代被各种版本的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收录,一直作为中学生语文必读篇目。后世还由这篇文章衍生出多个成语,以及大量的文学艺术或戏剧影视作品。

典故:

楚国上将军项羽,降服了秦将军章邯,指挥大军进取秦都咸阳。殊不知沛公刘邦已兼程改道,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也带着自己的队伍赶往咸阳,却被挡在了函谷关外,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进驻咸阳。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抵挡不住,弃关而逃。项羽指挥大军一路追到新丰,在鸿门设下大营。

此时,刘邦的下属曹无伤叛变投敌,对项羽说,刘邦想称关中王。愤怒的项羽下令,第二天一早诸侯联军吃过早饭就对刘邦部队发起总攻。

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说,刘邦本为贪财好色之徒,进入咸阳之后,他的行为有些改变,不近女色,不敛钱财,可见他的志向不在小,有野心,必须趁他羽翼未丰时把他消灭掉。如果听任他发展壮大,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张良是好朋友。他偷偷地跑到刘邦军中通知张良逃跑避难。张良把项伯引见给刘邦。刘邦为了拉拢项伯,和项伯订了姻亲。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见项羽。刘邦恭敬地对项羽说:我从来没有在关中称王的打算,我只不过是来为将军打前战的。”项羽见刘邦这样说便在鸿门设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于是范增便找来了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让他假装在酒席上舞剑,趁机杀掉刘邦。项庄依计行事。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真正用意,也拿起一把剑和他对舞,以保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危急,就跑到门外对樊哙说了里面的情况,樊哙急忙拿着剑和盾进入营帐来保护刘邦。项羽问这是谁,张良说是刘邦的车夫。项羽见樊哙是个壮士,就赏给他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樊哙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项羽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鸿门。与此同时,张良奉上一双白璧和一双玉斗,分别献给了项羽和范增,项羽收了白璧,只顾着赏玩物件,不理其他。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得粉碎,愤愤地说:这小子不能成大事,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啊。

典故寓意:

鸿门宴”是个危机四伏的宴会,但刘邦终因张良之谋和樊哙之勇得意脱险归去,这显示出了刘邦集团高超的管理能力,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为日后的胜利争取了时间。这个典故也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化险为夷,既源于他对客观情况,以及危机和风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也源于他善于利用对手的性格弱点。正因为这些,刘邦才能在鸿门宴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化解风险,安全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