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之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投杼之惑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投杼之惑

成语发音:tóu zhù zhī huò

成语解释: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成语出处:《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谣言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投杼之疑 查看更多投杼之惑的近义词>>



投杼之惑、跪而吮上乳,玄武门事变后,理解李世民父子的举动是何意吗?

玄武门

文:正史漫谈

图:来自网络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率人在玄武门设伏,成功杀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接下来,他不得不面对父亲李渊,以对这一夺权事件进行妥善收尾。在这一血腥的家庭悲剧面前,他们父子俩是怎么处理的呢?《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有如下记载: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其后,李世民斩草除根,将建成与元吉之子悉数屠杀;紧接着,他被立为皇太子。不到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也就是说,在手足相残的惨剧发生后,李渊父子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成功让双方下了台阶,并且为大唐的权力交接定下了调子。

不过,父子俩的上述举动,自然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其背后也都大有典故,充分体现出这对贵族父子对局势的判断。我们先看看典故本身的含义。

这个影视形象挺符合李渊

投杼之惑

杼,zhu第四声,指的是旧时织布机的梭子。"投杼之惑",出自《战国策·秦二·秦武王谓甘茂》,是秦国左丞相甘茂在攻打韩国宜阳前,讲给秦武王的一个故事:

孔子的弟子、儒学大家曾参(即曾子),对待母亲可谓至孝。《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就是指他母子二人感情深厚到几乎有心灵感应。但就是这么一对模范母子间,同样经不起谣言的考验。

曾子与其母亲曾经在费邑居住。一天,有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当地人犯了命案,一些不知情群众不明就里,以为犯事的是杰出青年曾参。面对这种恶性案件,家人是要受牵连的,所以不断有熟人来曾家通风报信。

曾参画像

第一个人跑来告诉曾母:"你家曾参杀人了!"出于对儿子品格的信任,正在织布的曾母头都没抬,回道:"我儿子不可能杀人。"来者只得离开;

过了一会,又有人跑来通报同样的消息,曾母继续织布,不过这次没有出声;

然而,又过了片刻,当第三个人来到曾家说了同样的话后,淡定的曾母终于坐不住了,她扔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命。

甘茂以这个故事为例,是要提前在思想上给秦武王打预防针,以避免樗里疾、公孙衍等政敌趁机在朝廷说自己坏话,让自己因此失去了国君的信任,从而在前线功败垂成。

因此"投杼之惑"这一典故可以理解为:由于听信多次重复的谣言/谎言,就放弃了曾经对某人的无比信任。

《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场景想象图

而且,由于故事主角的特殊身份,让这个典故变得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你看,以大圣人曾子的完美品格,及其与母亲"啮指痛心"的深厚感情,尚且禁不起三次谎言的误导,我因他人的蒙蔽而对你产生了怀疑,就更是人之常情了是不?让咱们把酒言欢、重修旧好吧!

所以在历史上,这一典故频繁出现,用来表达希望修复彼此间信任的意愿,比如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在给侯景的诏书中就提过:

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萧衍对这一典故的引用,是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如果他能坚持怀疑侯景,自己也就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兵临城下还在念佛的梁武帝萧衍

李世民杀兄后入宫见李渊,李渊说了四个字保命,他说了哪四个字?

李渊说了“投杼之惑”四个大字。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根据,都是别人乱讲,都是谣言。李渊等李世民杀进宫里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就是承认李世民的地位了。他的意思是李世民虽然杀了他的兄弟,霸占了自己的嫂子,甚至还要弑父篡位,但是只要李渊活着,就可以帮李世民正名,他没有杀自己的父亲,是李渊同意的情况下李世民才这么做的。李世民也不想留下弑父杀君的罪名,想了想两个人便在电光火石之间达成了一致。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获得出道的机会,千万不能心慈手软,所以他一激动就和自己的哥哥李建成来了一场弓箭互射的battle。结果李建成心态没有调整好,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心里想:这次稳了。他只用了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然后他的手下又把弓箭对准了李元吉。李元吉不是吃素的,赶紧逃跑。忽然李世民的马惊了,就把他带到了小树林,这时候李元吉在小树林埋伏,即将成功射杀李世民,结果尉迟恭等人赶来,没有给他机会。反派往往死于话多,如果李元吉没有犹豫直接动手,估计也轮不到李世民了。

之后李世民杀红了眼,直接闯到了他老爸的寝宫。李渊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胜算了,还不如保住自己的小命。他就直接禅位,把皇位给了李世民,决定自己安安心心做个太上皇去。李世民这一仗赢得太漂亮了。话说回来,李世民确实是明君,他继位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说了四个字留下一命,他说了什么?

李渊说的那四个字就是:投杼之惑。不得不说这李渊父子都是文化人,要是遇见个大老粗那么还真的不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成语意思很简单,是关于一个典故的:话说在鲁国有个很有名的人叫做“曾子”,恰好当时还有个默默无闻的人也叫作曾子,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犯了罪逃跑了,就有人和这个名人曾子的母亲说你儿子犯了罪,你快跑吧,不然会连累你的。开始的时候曾母还是很相信自己儿子的人品的,觉得自己儿子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随着和她这么说的人增多后,她也觉得自己的儿子就是犯了罪,于是就逃跑了。

那么李渊这么说是有什么深意呢?当然有了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和李世民两个人的父子关系就很紧张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发动了政变,那么李渊要是不想着怎么好好和自己儿子解释之前对他的间隙,那可真的是死路一条了。于是李渊和李世民说了这个成语,意思就是说之前你我之间的间隙都是因为我听了小人的挑拨,其实你才是我的好儿子呢!

李世民也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他听见李渊都这么说了,那么也没必要闹的父子撕破脸,于是就放过了李渊。李渊也很识趣,马上宣布李世民为太子并且不久自己就当上了太上皇。

其实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李渊这个人还是很临危不乱的,在危机关头还是想着怎么去化解危机,而不是手足无措。倘若这个时候他要是质问李世民,那么他的下场和太子还有齐王就应该差不多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本想对父亲动手,李渊说了什么得以保命?

在我国历史上,为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事不在少数,同样为君王的位置,在宣武门事变之后,原本想对父亲动手他,听到父亲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祸”得以保全性命。

玄武门是指唐朝建立八年之后,李世民在皇宫的玄武门杀掉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杀兄弟以后,摆在李世民面前最大的障碍就是杀掉自己的父亲李渊了。

据史料记载,在李世民发生叛变的时候,李渊正在皇后的后花园赏花,事后李世民派了尉迟恭去父亲哪里打探口风,当尉迟恭出现在李渊面前的时候大吃一惊的问道:“爱卿到此有何事吗”尉迟恭回答:“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现在派我来保护您。”

听完之后的李渊便知道了,表示:“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李世民听到知道这句话,不仅跪下来了还痛哭流涕。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投杼之祸是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后来演变了一个成语“投杼之疑”,意思是:没有依据所造成的谣言和疑虑。

李渊说这句话,是想告诉李世民,之前的事情都是听信了两位皇子的谣言造成的误会,才怀疑你的,其实我内心一直是非常信任你的。所以当时李渊主动示好,表示之前都是误会,现在父子情深。就这样李渊保下一命。同时李世民也没用被杀父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