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意义

劳动的意义。“劳力劳心,亦知亦行。

”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阐明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意义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劳动不仅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更是人类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劳力劳心,亦知亦行。

”只有经过了劳动的付出,才能明白劳动的可贵,以劳动促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用心”与“脱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是今非昔比,但从育人、家庭幸福甚至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中国梦实现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永远不会过时,青少年劳动素养的提升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劳动的意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而且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因为人的内在存在主要矛盾即人的意识主体与生命本体间的矛盾。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这对矛盾的外在化,都是他们的综合性结果。

体力与脑力的劳动是指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没有完全分割体力或者脑力劳动。这在表述上不等于两者的分隔,恰恰是两者的实践上的统一,这源于概念与实践本身的关系。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 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明什么重要意义?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意义 第2张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阐明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实上,劳动不仅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更是人类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扩展资料:“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只有经过了劳动的付出,才能明白劳动的可贵,以劳动促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用心”与“脱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是今非昔比,但从育人、家庭幸福甚至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中国梦实现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永远不会过时,青少年劳动素养的提升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劳心劳力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道理?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意义 第3张

深刻阐明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事实上,劳动不仅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更是人类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感悟“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只有经过了劳动的付出,才能明白劳动的可贵,以劳动促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用心”与“脱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是今非昔比,但从育人、家庭幸福甚至民族、国家发展进步,中国梦实现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永远不会过时,青少年劳动素养的提升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什么意思?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阐述了什么意义 第4张

劳力劳心,亦知亦行。意思是劳力和劳心,都需要亲力亲为。

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阐明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劳动不仅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更是人类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应用:社会上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观印象,与中心问卷调查的初步结果具有一致性。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软化、被淡化,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具体分析,从学校方面而言,重智轻劳。

虽然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一定的劳动课程,但是由于追求学生分数,这些劳动课程往往以“副科”或选修的形式呈现,既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课程,也没有系统的课程评价方案,甚至出现被毫无顾虑地让位给“主课”的尴尬境地。从家长而言,过度宠溺。生活上的大小事情包办代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致使孩子慢慢疏远劳动,漠视劳动,有的甚至厌恶劳动。

在一些家庭中,巨婴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青年连做饭都不会,在本应该反哺双亲的年纪却以啃老度日。从社会而言,各种不良风气侵袭。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攀比之风使得青少年陷入物欲的枷锁之中,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消费人”。

艾里希·弗洛姆在《论不服从》中对“消费人”进行警示,如果一个人所思考的不是如何劳动生产以及创造,而是消费越来越多的物质,那么,消费越多便越会像奴隶一样被日益膨胀的需求束缚手脚,最终成为贪欲的囚徒而无暇顾及其他。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和价值观是多么的必需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