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都城在哪里

夏朝的都城在阳城、阳翟、斟鄩、安邑、商丘、纶城等。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主要帝王有姒启、姒太康、姒少康、姒桀,主要事迹有涂山之会、鲧禹治水、建立王朝、讨伐三苗、少康中兴等。

夏朝的都城在哪里

资料扩展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夏朝都城在哪里?

夏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三处,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主要有三个都城,分别列举如下:

第一个都城,属于早期的夏文化,具体位置位于河南龙山的王湾的登封王城,是占地面积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夏朝龙山时期的王城,也就是《史记》中记载的“禹居阳城"的阳城。具体在位帝王从夏禹到太康,建都时长一百多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大禹成为天下之主后,为统治南方地区的需要,所以选择定都阳城,即现在的登封王城岗遗址。

第二,夏朝中期时代的夏都城,是以最新考古发现的新密市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新砦古城,持续时间是从“太康失国"到"后羿代夏"这段时间,具体在位的帝王就是太康和后羿。建都时长不到一百年。太康因为奢靡而失国后,后羿、寒浞在僭主时期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新密市新砦遗址。考古发现此旧城遭到毁坏,这也是少康中兴后迁都的行为导致的。

第三,夏朝中晚期时代的夏都城,是以洛阳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持续时间是从“少康中兴"到夏桀灭亡这段时期,具体在位帝王就是从少康到夏桀,建都时长超过二百年。二里头是夏朝晚期的都城,即现在二里头文化,影响区域很小,比起当时崛起的商朝来说微不足道,所以被商朝取代。

另外,最新发掘的山西晋南的陶寺遗址,应该属于夏文化的早期,最近发掘的石茆皇城台遗址,应该也是一个大型城市遗址。总所周知,陶寺亡于石峁,这个已经是史学界的共识了,符合大禹实力强大后强迫帝舜“禅位”的《竹书纪年》的记载。陶寺属于夏朝早期,但是是否为夏朝都城,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证明。但是史学界达成共识的夏朝三个都城,就应如上所述。

夏朝的都城在哪里

夏朝的都城在阳城、阳翟、安邑、斟鄩等地。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的首都在哪里?

夏朝的首都在阳城。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都城变迁:

远古时期尚未有明确的都邑概念。社会处于半畜牧游猎、半农耕定居的阶段,夏部族民随同首领以及族中壮丁迁移。耗尽当地的资源后便迁移他地,不常驻一处。夏后的居地称作“大邑”或“夏邑”,这是国家首都的原始概念。

文献记载夏族首领先后定居大夏、夏墟、高密、阳城、阳翟、晋阳、平阳、冀、安邑、夏邑、斟